教授要求的 Gaming Journal 好麻烦啊…… 还剪贴簿,已经看见有人在做手帐了。

第一次知道“手帐”这个概念是在 iOS 7 即将发布之前,是在一个叫做“乐活良品”的电子杂志上看到的。有一期的一篇文章特别详细的讲述了如何用一本笔记本做规划。当时的我刚刚进入一种”我的未来无限光明“的状态,因此读完那篇文章后我的内心掀起了巨浪。热爱生活,努力生活,这是当时的我所憧憬的。马上就跑到了附近的文具店精挑细选了一本小本子,按照文章上的步骤,规划了未来两周要做的事情。 不到一周后我就放弃了。要到处带着一本小本子和一支笔很麻烦。我又总是忘记手帐的存在,经常突然才想起来,翻出小本子后划掉已经完成的任务。这个小本子反而成了一个累赘。 另外我的字迹好丑。

13 年年底拿到 MacBook Pro,下载了号称第二大脑的 Evernote。从此成为了重度用户。好像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“生产力”变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词语。每个人都在强调“生产力”的重要性,番茄钟,四象限法则,还有其它的帮助“生产力”的理论/思考/工具瞬间充斥在我的生活中。而我一直用 Evernote 作日程规划。真的非常有用。而且 Evernote 是我以前每天都要用到的软件,每次打开都会看到被 pin 在最顶上的一周计划与当日任务表。完成一项,check。到了周末就开始总结做接下来的表格。 直到 Evernote 宣布免费版只能够支持两部设备的同步。(不知道为什么,在打出“同步“两个字的时候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 synch,然后是 synchronization,再然后是”平衡“,又想了一会儿才出现”同步“。前面两个词我还能理解,“平衡”是怎么来的?)我才不需要只能够同步两台设备的软件。我也不打算付钱升级为会员,因为那些会员功能对我来熟毫无用处。于是我马上丢弃了 Evernote。日程规划也变成了手写的小纸条,每天一张,藏在带拉链的衣服口袋里。再后来干脆放弃了。

但是没有日程规划后,生活变得一团糟,忘记很多事情要做。17 年上半年听说了 Bullet Journal 的概念。我在看完作者的视频后,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巧。又去买了一本小本子。结果当然是一样的,我讨厌总是翻出小本子来划掉已经完成的任务。字迹也是真丑。 有试过 To-Do 类型的软件,但都不符合我的要求,要么是单一平台,要么是用户体验不咋地。但经常听说 Omni 系列。这个系列的每一个软件的价格和评价都特别高。走投无路的我试用了 OmniFocus。用法比较复杂,不如其他 To-Do 类型的软件简单,iOS 版本还有另外付费。但是总体来说用起来还是意外顺畅。用学生价买下了 macOS 版,一直用到今天。(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,可能是因为我的大脑构造和别人不同。希望母星快点派飞船来接我回去,重新成为 life battery,过上梦一般的生活。)

我认为我所喜欢的是作规划和日程管理。手帐的漂亮外表虽然很是吸引人,但是并不是我想要的。比起沙沙的书写声,敲击键盘更让我有干劲。 但我不喜欢很多人故意用键盘发出来的啪啪声,太吵了。